寧夏新聞網訊(記者 楊兆蓮)記者2月4日從寧夏2021年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獲悉,今年我區生態環境保護系統將圍繞空氣質量提升、水污染防治、土壤污染防治、二氧化碳減排攻堅、農業面源污染治理、生態環境風險防控“六大行動”,繼續開展污染防治攻堅行動,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,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把我區生態底色擦得更亮。
根據工作目標,今年全區地級城市細顆粒物(PM2.5)平均濃度控制在35微克/立方米以內,臭氧(O3)濃度力爭基本保持穩定,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5%,重污染天數持續減少。20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5%,黃河干流寧夏段斷面水質Ⅱ類進Ⅱ類出,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國家考核要求,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長制久清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保持穩定。全區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和氮氧化物、揮發性有機物(VOCs)、化學需氧量、氨氮排放量下降比例均滿足“十四五”規劃時序進度要求。
為全面完成目標任務,今年,我區將持續提升環境空氣質量,突出重點區域、重點時段、重點領域、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,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,重點加強冬季PM2.5與夏季O3協同治理,扎實推進重點區域冬春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;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,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,鞏固提升治理成效,深化飲用水源地保護,持續推進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;鞏固穩定土壤環境質量,嚴格污染地塊用途管制,實現疑似污染地塊、污染地塊空間信息和土地使用權變更的地塊信息與國土空間規劃的“一張圖”;持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,以“三山”為重點,組織開展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遙感監測核查整改、“綠盾2021”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檢查,持續監督推進生態保護修復,進一步建立健全部門協調監督機制,筑牢西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;持續推進“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”,開展黃河流域“清廢行動”和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。
同時,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方面,我區提出要制定《寧夏碳達峰行動方案》,分解下達碳減排指標,推動能源、工業、交通、建設等重點行業提出達峰目標和行動方案。以寧東基地為重點,嚴控煤炭消費增量,加強化工、煤電等重點行業碳排放管控。